共同缔造提升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

咸宁市咸安区坚决贯彻省委工作要求,持续深化共同缔造,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批有效的经验做法,着力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公开议、公正评,解决家门口的“烦心事”。 面对基层村组合同纠纷“协调难、履行难、管理难”等问题,我们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积极发动群众共谋共议、共督共评,创新探索“合议共管”工作法,实行“民主议、专业审、共同管”工作流程,切实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田间地头,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向阳湖镇建立健全“党委统筹、综治中心牵头、司法所推动、村组负责”工作机制,对村组问题合同进行全面清理,做到纠纷现场必看、争议内容必核、当事双方必访、党员干部必问、群众意见必听,通过支部讲、党员评、群众议,将每一份合同都晒在阳光下,同时制定合同预审、备案登记、公示公开、监督管理等制度,把合同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合同规范的过程变成打通认识堵点、化解思想疙瘩、消除法律盲区的过程。目前,该镇已排查合同505份,规范问题合同304份,合同类纠纷大幅下降,没有一例演变成诉讼案件。向阳湖司法所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并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拆围墙、破心墙,改出家门口的“新天地”。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怎么改、改什么、如何改,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我们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动群众,通过“小归大、散归整”拆墙并院、“缺什么、补什么”提档升级、“建机制、优服务”强化治理,推动老旧小区连片改造,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浮山街道祥和苑小区原来分属5个小区,彼此围墙林立,是典型的“老、破、旧”小区。我们建立“1+2+N”工作模式,发挥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用好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组织,统筹老党员、居民骨干、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抓好“小区议事亭”“楼栋议事会”等载体,从拆掉小区11处围墙开始,不断凝聚共识、补齐短板、优化服务。改造前问需于民,建立需求清单,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发动群众捐资投劳,参与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通过组织代办服务、开展“最美”评选、成立“婆婆嘴”“爹爹腿”自治组织等,实现共治。通过拆围墙、破心墙,实现了“小院”变“大院”、“忧居”变“优居”、“近邻”变“亲邻”。

三、你出钱、我出力,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 针对小区邻里陌生化、诉求多元化等治理短板,我们探索“幸福合伙人”治理模式,建立幸福基金、幸福评议会、幸福合作社等机制,引导各方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参与小区治理,共同打造环境美、生活美、和谐美的幸福家园。该做法成功入选2022年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十佳创新案例名单。永安街道双龙社区育才小区是拆迁还建小区,周边学校多、人口流动情况复杂,治理压力大。社区牵头发布“合伙人”招募令,凝聚起小区党支部、工青妇群团组织、业委会、爱心企业以及区街干部、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以人员、资源、要素“入伙”,以贴心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如,“合伙人”参与志愿服务后获得“幸福券”,到爱心企业“幸福商圈”消费,可享受折扣、抵扣等“幸福价”优惠。针对居民“小修小补”“小采小买”“小病小痛”等服务,发挥“合伙人”人熟、地熟、民情熟优势,为群众提供帮办代缴、纠纷化解、“好铃好邻”等服务,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前,累计发动862名居民“入伙”、117个团体加入、96家企业加盟,谋划各类项目169个,群众筹资投劳达150余万元。

四、聚人心、筑同心,念好家门口的“致富经”。发展壮大村组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量体裁衣、靶向发力,探索建立集体合作、土地托管、股权联结、平台服务等多种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富农的好路子。汀泗桥镇黄荆塘村8组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挂牌成立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户土地入股、村民入社务工,推动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到“理事会谋举措、群众会优决策、监事会严监督”,大力发展林下、田间、山头产业,实行“土地入股分红+组内务工增收+个人销售提成”的集体合作模式,2022年组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人人成为“销售员”,2019年销售土鸡和鸡蛋就获益32万元。如今,村民口袋鼓起来了,村规民约订起来了,公厕、柏油路、停车场、共享食堂、农耕文化馆也建起来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满。

五、知礼让、懂共享,营造家门口的“好风尚”。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如何破解公共用地难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我们突出党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出共享“私家”地、留“证”认捐地、统筹边角地、拆除违建地、整理杂乱地等做法,为村湾蝶变打开发展的新空间。高桥镇白水村黄安吉村湾,多次召开屋场会,全面征求群众意见,每户让出三分地,获得村湾储备用地11.1亩,修建了排水沟、望归亭、花园塘、硬化路等,村貌民风焕然一新。大幕乡井头村实行捐地留“证”的做法,对村民主动捐出的宅基地,拆除房屋后保留其使用权,并铺设红砖予以标识,让群众吃上定心丸,村民主动让出土地4000余平方米,改建了停车场、活动广场,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双溪桥镇三桥村在村党总支的推动下,依托村民理事会,摸排出各类边角地、闲置地1000余平方米,打造成漂亮的绿化带和群众活动场所,让村湾建出了新风景,绘就了新画卷,也让知礼让、懂共享的文明习惯在乡村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