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 推进有效投资量质齐升

2023年以来,宜昌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部署要求,坚决扛牢试点示范责任,围绕“三库”(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项目谋划、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深化“两算”(结算、决算)改革等重点任务,有力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多规合一”平台率先完成对接,“评定分离”等举措在全省推广,改革工作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全市在库亿元以上项目1177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2个。2023年争取中省预算项目182个、无偿资金24.5亿元,创近年新高;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达到了改革增效、投资增量、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一、提升“四新”认识,推动思维理念提级

试点启动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省委专题会议精神,先后召开15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邀请省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专家实地指导3次、专题授课1次。通过试点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投资绩效改革让项目谋划更精准、项目前期更成熟、项目审批更便捷、项目推进更快速,顺应发展规律,符合当前实际,能有效提高投资的效益、效率、效能。一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手段。这不仅是项目管理流程再造,而且是强化经济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二是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体系。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一个平台,向两端延伸项目论证入库、绩效评价功能,改革范围向交通、能源等全领域拓展,实现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管理。三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新机制。通过建设项目“三库”,提前开展要素论证、财力论证以及选址论证,有效防止总量失控、结构失衡以及政府投资无效浪费、社会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四是扩大有效投资的新路径。推动项目建设由传统模式向“规划主导的项目建设模式”转型,项目招引从“捡到篮子都是菜”向“提着篮子去选菜”转变,项目管理从传统的“重审批、重开工”向“全流程、全过程、全要素”监管转化,实现“政府投资提效率、社会投资提效益”。

二、做好“三库”论证,推动项目前期提质

一是明确推进路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组建工作专班,纳入全市“四个重大”统筹推进,按照“突出重点、跑通流程、边试边改、解决问题”思路,先后印发7期清单、158项任务,明确改革突破口。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局部后全域”,选定宜都市、猇亭区、宜昌高新区不同审批体制代表开展先行先试,为全域推开探索经验。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成立市投资管理委员会,完善项目决策管理机制。召开市投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议事规则,研究部署全年重点任务,不断巩固扩大试点成果。围绕项目“三库”“两算”“三评”关键流程,先后制定《宜昌市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谋划指引》等28项配套文件。梳理形成投资项目准入政策汇编,指导规范全市投资项目建设。三是做好入库流转。按照“目录库要广、储备库要深、实施库要实”要求,谋划目录库项目4220个,总投资2.15万亿元;储备库项目1320个,总投资6273亿元。实施库项目2286个,总投资9351亿元。中央万亿国债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谋划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的项目371个,总投资386亿元,成功争取国债资金41亿元。

三、优化“两算”办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

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是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形成有效资产的标志,集中反映投资效果。复盘发现政府投资“结算难、决算少”问题普遍,“两算”超期项目占比89%,平均用时16.7个月,超过规定时限5.7个月。“两算”问题表面是“久拖未决”,但根子在过程管理。我们从四个方面探索破解办法。一是深化“评定分离”。出台《房建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办法》,推行“三定一防”。定标准,打破“一评定音”;定规则,将自主定标权还给招标人;定责任,规范招投评三方主体行为;防风险,确保在阳光下行使定标权。全市实施“评定分离”招标项目739个,交易金额346亿元,围标串标基本杜绝,恶意低价中标大幅减少,投标过程更加规范。二是推进过程结算。出台《房建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结算、完善纠纷处置和履约市场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合同造价纠纷处理、严重违约行为退出、履约市场评价机制,搭建造价咨询智慧平台,有效缩短了结算周期。三是实行造价改革。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市场询价为主导、定额计价为参考,探索市场化最高投标限价编制新模式。经测算,实行市场定价的最高投标限价相比传统模式下降1.9%,中标金额下浮率9.2%,缩小了最高投标限价与实际中标价差异,引导投标人从单一价格竞争,向技术、商务等多维度价值竞争转变。四是优化变更管理。分析发现近60%的“两算”超期项目存在变更频繁、审批滞后问题,通过制定房建和市政、水利行业变更管理实施细则,开发投资项目变更审批系统,实现设计、施工、项目主管、审批监管、财政等线上业务“五方协同”,规范了变更行为,提高了办理效率。

四、强化“三评”运用,推动项目运营提效

一是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围绕住建、交通、制造业等8个重点行业,按照“共性+个性”“定量+定性”原则探索制定项目、行业、综合评价办法。事前开展绩效评估和目标设定,事中进行绩效监控,事后开展绩效评价和应用,有效破解事后评价“木已成舟”的局限,促进投资效益提升。运用绩效结果指导行业发展,以化工行业为例,试评价得分90.9分,体现发展速度的营收、投资增速分别增长23.9%、57.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4.4%、18.8%;体现绿色发展水平的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均优于国家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代表产品磷铵、有机硅产能利用率132.7%、86%,高于行业平均利用率76.70%。评价结果显示宜昌化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要持续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重点提升亩均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二是用绩效评价理念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论证指导性意见》,以后端绩效评价指导前端项目论证,把好招商“选商关”、项目“入园关”、政策“兑现关”,建立以产业链为引领、以产品为核心、以税收为根本,对产量、能耗、风险、产值、税收等十大要素论证决策。近两年,全市招商项目综合开工率达75%。三是以有效投资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把握“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布局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要求,谋划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项目70个,总投资2190亿元。聚焦“3+2”主导产业布局,通过规划统筹、空间预留、政策推动,持续做深做实做好项目,谋划2024年度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2252亿元。

改革既是政治任务,更是发展所需。宜昌将奋力推进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改革走深走实,巩固拓展试点经验,切实做到“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不断提升投资有效性,为先行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