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乡土 共绘诗意村庄 ——秭归县万古寺村着力推进屈原文化传承发展

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地处西陵峡口香溪河畔的万古寺村,是屈氏后裔聚集地,因屈原精神“万古流芳”而得名。万古寺村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大村,全村共有720户2243人,其中屈氏后裔13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2%,是全国屈姓人口最多的村,素有“中华屈氏第一村”之美誉。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写好屈原文化挖掘传承、交流传播、价值转化三篇文章,共绘诗意村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村”等荣誉。中央电视台先后4次聚焦万古寺村,拍摄《文化之约》《记住乡愁:四季橙香 · 万古流芳》《古韵新声 · 端午》和《山水间的家》等节目,展示了万古寺村以文弘业、富民强村的生动实践。

一、厚植文化底蕴,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深入挖掘屈原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丰富屈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植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一是唤醒沉寂文化资产。邀请高校和社科机构屈原文化专家学者到村开展主题采访活动,形成指导性调研成果。遍访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30多人,挖掘整理屈原文化资源,构建村级文化资源库。加强对屈氏宗祠、屈家老屋、将军石、屈氏古墓群等屈原文化相关遗迹保护利用,形成了文化遗迹“一张图”。发端于明末清初的屈氏宗祠,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成为海峡两岸屈氏后裔朝圣之地。二是推进“五屈”文化工程。实施以“修屈祠、续屈谱、供屈像、诵屈文、承屈风”为主要内容的“五屈”文化工程,推动屈原文化传承发展具象化。实施屈氏宗祠改扩建项目,增加国学研究、观光体验、民俗表演等功能,将其打造成为屈氏后裔寻根问祖之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推进屈氏族谱续谱工作,从全国各地收集整理屈氏族谱65套。组织村民学习屈原文化、研读屈原诗词、传唱屈原名句,把屈原辞赋、名句制作成工艺品或者装饰品融入生活场景。利用暑期开设屈原文化“私塾启蒙课堂”,引导村内儿童传诵屈原经典诗歌。村内一百多户屈氏后裔自发供奉屈原像,在屈原诞生、逝世等节点举行礼拜屈原仪式。引导村民树传家风、立家规、树家训,成为每一户屈氏后裔的家规家训,100多户屈氏后裔在家门口挂上屈氏家训,通过各种形式将屈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屈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屈氏后裔继承伟大先祖屈原的爱国遗风,传承伟大诗人屈原的求索精神。三是链接非遗文化资源。搜集整理了屈原传说、峡江船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村建成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屈原传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传承保护基地,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秭归薅草锣鼓传承保护基地。培养了屈原传说、峡江号子、薅草锣鼓、地花鼓等各类非遗传承人21人,组建了1个乡土文艺社团、6支龙舟队,常态化开展民俗文化展演和龙舟竞赛活动。2023年6月,万古寺村代表秭归县龙舟协会同新加坡户外教育中心签订了备忘录,以龙舟运动为纽带共探两地传统文化传承互鉴新路径、创造两地人文体育交流新模式。

二、擦亮文化品牌,让文化寻根“热”起来。搭建民俗文化活动载体,深化文化交流传播,建设屈原文化寻根之地,提升村庄美誉度、知名度。一是打造民俗活动“金名片”。万古寺村龙舟文化盛行,民间历来有“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该村围绕屈原、龙舟等特色IP,打造乡土文化品牌活动。连续4年举办“二月二·龙抬头”龙舟节活动,植入龙狮巡游、画龙点睛、游江招魂、龙舟竞渡、龙舟拜码头等传统仪式,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屈原故里龙舟文化习俗,令游客们流连忘返。万古寺村龙舟文化节上榜“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以举办活动为契机,建设屈原故里龙舟基地,组织开展龙舟文化研学活动,推动龙舟文化在周边乡村广泛传播。二是打造文化寻根“连心桥”。2009年,秭归县发起寻访屈氏后裔活动,得到海内外屈氏后裔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2015年秭归被国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6年,台湾省“屈家村”——彰化县宝廍里与万古寺村屈氏后裔开展联谊,并缔结为“姊妹村”。近年来,万古寺村结合实际打造“屈原文化寻根之旅”,开展“话屈氏家风 · 传家国情怀”等主题交流活动50多场次,吸引屈氏后裔1.5万余人次前来寻根问祖。累计外出开展交流活动90多次,促进了屈原文化交流传播。三是打造研学交流“聚集地”。近年来,全国各地屈学专家学者到万古寺村开展研学交流活动达50余场次。2023年4月,在秭归参加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的200多名屈学专家学者到访万古寺村,为中国屈原学会学者橙园“喜园”揭牌。打造“拜屈原、赛龙舟、品屈橙”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线路,吸引了150多批次党员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三、凸显文化价值,让橘颂新篇“美”起来。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把柑橘产业发展成为村民当家产业,续写《橘颂》人文新篇,让“后皇嘉树”成为富民“常青树”,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一是文化赋能兴产业。推动脐橙产业提档升级和发展转型,形成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长红和纽荷尔,“一年四季有鲜果、错峰上市不断档”的产业格局。成立了秭归县嘉树柑橘专业合作社,借助屈原IP,注册了屈家橙脐橙商标,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3800亩,产量达15000多吨,脐橙产业综合产值过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脐橙产业“亿元村”。吸引1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培育电商从业人员200多人,真正实现“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消费者的舌尖上”。依托脐橙产业,全村157户465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依托优势资源,打造橙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建设“芈”字牌坊、“橘颂楼”、“中国屈原学会喜园”嘉树主题园、龙舟广场等一批屈原文化景观小品,形成橙旅融合景观廊道,全面提升村庄建设品质和文化内涵。以橙为媒,承办三峡秭归脐橙橙花节、脐橙开园节等活动,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家体验等业态,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培育屈原文化主题民宿和脐橙主题农家乐13家,吸引游客5万余人,带动村民增收500多万元。二是文化塑形优治理。以“屈风楚韵·万古流芳”为主题,以美丽村落、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美丽心情、美丽经济等“五美”为目标,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为路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实施村庄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推动人、文、景、业和谐共生。推行农村建房通用图集,按照峡江楚韵风格,精心改造农房150多户,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峡江民居掩映在橙园中,塑造了一幅“家在山水间”的美丽意象。坚持以屈原精神凝聚人心,搭建“屈家大院村落夜话”等议事协商平台,深入宣传共同缔造理念,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破解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引导村民让地让利、出资出力、投工投劳,打破农户果园界线,共建产业路12公里,新建抗旱设施3处,脐橙数字运输轨道1万多米,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和美乡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带动村民投资200多万元,建设2个最美村落、165户美丽庭院,人人成为美丽乡村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推进公益志愿服务,建设公益积分超市,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等维护,形成争做公益良好氛围。三是文化铸魂育新风。深入开展“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活动,村民共商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设立乡风文明红黑榜,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实现见绿不见坟,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推进以“建设小广场、搭建小平台、配备小设施、组建小队伍、举办小活动、培育小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六小”村落文化建设,打造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文润乡土品牌。新建乡村民俗文化活动中心,8个自然村落均有文化活动阵地,村内文化活动广场面积达2800平方米。组建广场舞协会、龙舟协会、屈秭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让每名群众都生活在集体中。常态化开展“屈风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各类先进典型20多人,3人获评省级以上荣誉,引导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本栏目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