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展新颜——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宁夏

宁夏,全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在黄河水滋养下,宁夏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宁夏,称赞这里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赋予宁夏“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使命任务。总书记怎么说,宁夏就怎么干!728万塞上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朝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砥砺前进。

7月17—20日,全国党刊全媒体宁夏行主题采访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宁夏调研,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和新时代宁夏发展巨变。

“走好新的长征路”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军长征的结束地。1936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至此,宣告伟大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从此翻开崭新篇章。

2016年7月18日上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首站来到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穿越时空,照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在红色固原大地上,处处是“走好新的长征路”的生动实践。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六盘山山地东北部,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干净无污染等气候资源优势造就了原州区发展冷凉蔬菜的独特优势。

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原州区姚磨蔬菜基地。总书记指出:“你们土地入股、二次分红的做法好,可以增加群众收入;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原州区把冷凉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完善管理服务措施,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动蔬菜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产品外销率70%以上。2023年,预计冷凉蔬菜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总产值20亿元以上。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得知我们是来自湖北后,自豪地说:“我们的冷凉蔬菜畅销大江南北,远销湖北武汉,还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餐桌。如今,冷凉蔬菜成了咱们原州区百姓的‘幸福菜’。”

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位于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当年山大沟深、产业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当地群众脱贫的步伐。

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岭村考察时深切嘱托:“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杨岭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通过支部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着力发展特色养殖、民宿餐饮,着力培育生态旅游产业,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2019年底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的“空壳村”发展到2022年的2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6305元增加到2022年的14823元、增长1.35倍。

当采访团沿六盘山下宽阔的柏油路抵达杨岭村时,第四届杨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正在举行。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特色农产品、当地小吃及非遗展示活动吸引游客频频驻足品赏。乡村田园与青山绿树相辉映,杨岭村随处风景如画,到处欢声笑语。

“绿油油的玉米地儿,一片连一片儿;杨岭的喜事儿,一件又一件儿;日子煮成麦芽糖,拉出甜丝儿……”这首欢快的《杨岭喜事儿》,唱出了革命老区人民的幸福新生活。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走进红寺堡区,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该区23万多移民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

红寺堡区,原是一片戈壁荒漠,20世纪90年代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将黄河水引入红寺堡,1998年开发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累计安置移民23.3万人,大多数是从西海固搬迁来的。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的代名词。“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第一次来到西海固山区,就被当地的贫困“震撼了”,他下定决心推进对口帮扶。习近平提出实施“移民吊庄”工程,就是把西海固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到适宜生存的黄河灌溉区。习近平亲自圈定银川西南玉泉营一带作为移民村选址,并命名“闽宁村”。在福建的帮扶下,闽宁村从无到有,逐渐建设成为6万多移民的新家园——“闽宁镇”。他们兴修水利、发展产业……移民群众在这里实现了从搬得出、稳得住到逐步能致富。

据介绍,在闽宁镇的示范带动下,宁夏涌现出了11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78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3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累计易地搬迁100多万人。红寺堡区正是闽宁协作结出的硕果之一。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寺堡区弘德村考察。在这里,总书记提出“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情”的目标方向和“更好生活还在后头”的深情勉励。

弘德村干部群众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暖心鼓励、深情祝福化作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通过发展,村庄环境宜居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基层治理焕发生机,村级经济蒸蒸日上,群众收入节节攀升,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1800元增至2022年142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207万元。

如今的红寺堡区,渠中的黄河水静静流淌,田间地里的黄花菜金灿灿开得正盛,苍翠墨绿的葡萄园一片片铺向远方。广大移民群众彻底摆脱了祖祖辈辈千百年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新生活。

“幸福生活似蜜甜,我们是打心底里感到党的政策好、感到共产党好!”说起如今的新生活,弘德村村民刘克瑞笑得合不拢嘴。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宁夏有回、满、蒙古、壮等40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到36.69%。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血流在一起,情融到一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

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了解当地促进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等情况。在社区广场,他同居民们亲切交流,他说:“刚才我看到你们这个社区很好的经验,特别是民族之间和睦的关系,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都是携手并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温暖了各族人民的心田。

金花园社区现有5025户13850人,少数民族有6232人,占到了总人口的45%,是一个以回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社区。通过“七彩家园”“七星服务”“四治融合”“社区邻居节”……一系列社区治理服务的创新机制,金花园社区遍开民族团结之花,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在基层工作20多年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花园社区时曾叮嘱她:“基层工作非常重要。”张丽萍对记者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现在,我们社区各族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强了。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我们的回族居民会把他们炸的油饼等清真小吃送到汉族居民家中,而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我们的汉族居民会把他们做的粽子、月饼回赠给回族居民。”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是一位和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老模范。2005年初,王兰花和6位老姐妹一起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她们每天奔走在社区各个角落,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助邻里解决琐事、化解纠纷。如今,在王兰花的带动下,原先只有7人的“王兰花热心小组”已发展成超9.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王兰花热心小组”以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为主题,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邻居节、百家宴等文化活动,弘扬志愿精神,播撒“民族团结”种子,使互帮互助成为社区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花园社区时的情景,王兰花老人仍然激动不已:“见到总书记来到咱们社区,我心里怦怦直跳,把心里话都向总书记说了。总书记说,我们全国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说,对对,我们就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宁夏各地,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团结相助、和睦共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数不胜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行走塞上大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情,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随处可见。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奋斗、共谋发展,团结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责任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