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周期 高效推动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

去年以来,孝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工作的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按照投资有效益的总体要求,精准把握改革核心要义,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用足用实“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功能,全面压实发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审批部门、业主单位、中介机构、施工单位“六方责任”,持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全力推进改革工作走实走深,初步形成了策划生成、论证细则、工程改革、评价细则等4大类24项制度性成果,2023年全年投资同比增长9.4%。

一、抓牢“三库”平台“牛鼻子”,高质量储备投资项目

抢抓改革试点契机,探索应用“三库”模块功能,运用“三库”底层逻辑,有效促进投资项目工作取得更大实效。一是运用“三库”扩投资。坚持“量足质优、熟透竞优”的两优标准,围绕“项目从哪里来”,制订孝感市投资项目谋划指引,开展平台应用培训推广,依托“三库”项目供需总量、要素承载力论证功能,联通“多规合一”平台,扎实推进目录库建设、储备库流转。目前录入省平台目录库项目2966个、总投资11923亿元,达到上年投资规模的9.8倍;现已转入储备库项目718个、总投资4789亿元,达到上年投资规模的3.9倍;实施库录入在建项目2597个、总投资12014亿元,达到上年投资规模的9.8倍,超额完成省定“三库”建设阶段性目标。二是优化流程争项目。坚持“谋早、谋深、做细、做实”,制订“日常储备、项目申报、调度推进”的立项争资工作标准流程,实行“联络员包县市、科室联部门”,按照论证流程倒逼项目开展项目建议书、可性行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并行推进争资项目谋划与“三库”建设,争资项目策划储备个数、规模、质量均高于去年。2024年以来,共谋化申报中省预算内项目241个,拟申报资金54.8亿元,个数和拟申报金额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3%、19%;策划申报2024年第一批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221个、资金需求235亿元,审核通过资金额度增长183% ;围绕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投向,策划储备项目672个、拟申报资金320亿元;围绕超长期国债政策投向,策划储备项目684个、拟申报资金770.9亿元。

二、深耕项目论证“试验田”,高水平开展项目论证

聚焦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健全项目策划流转机制,通过开展试论证,解决项目策划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健全制度提质量。做实项目论证流程,制订推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方案,印发总量和结构必要性论证、用地选址论证、资金论证等三项工作细则(试行),建立专班人员负责、专业机构指导、专项经费保障、专项评价促进及部门论证联动机制,全流程线上实操各项工作细则,规范开展总量结构必要性论证、用地选址论证,实现项目策划逐步成熟。二是系统实践促规范。以点带面,选取孝感东城高中、临空区人民医院、汉川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基地3个重点项目,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市临空区、汉川市进行项目全流程试论证,形成论证报告。各论证部门将论证细则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持续推进制度完善,有效化解项目策划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显著提升,对常态化开展项目论证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是工改升级提质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改造升级新要求,坚持共同缔造、系统重塑、数字赋能,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对比现有系统功能,高标准搭建系统架构设计、功能配置、系统联调,搭建赋码平台,完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提前完成与省投资绩效评价平台、市水电气业务平台及各职能部门自建平台对接,实现了市工改系统与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将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三库”“两算”体系,紧盯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城建项目,抓实“三率两量”,实行“周统筹、月调度”,推动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管理提质增效。

三、把准绩效改革“定盘星”,高标准推动各项改革

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是项目建设的关键,通过深化改革,项目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持续开展“两算”改革。聚焦“结算慢、决算难”问题,修订出台《竣工财务决算实施细则》《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明确各方责任,限定办理时限,探索竣工结算、决算评审一体办理,并坚持在改革中解决问题的原则,抓好“两算”问题整改。2023年8月以来,全市开展项目“两算”全面摸底和集中整改行动,现已完成结算、决算项目49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算率由9%提高至45%,并在省平台完成全流程办结。二是探索推动工程管理改革。通过建设管理模块,利用“红黄绿”灯预警机制,全流程监测项目进程,对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结算、工程变更等暂无明确规定的重点领域,探索明确改革路径,并逐步转化为政策措施。制订孝感市本级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办法,从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阶段,进一步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制订了8项配套管理细则,覆盖房建、市政、公路、水利、政务信息化等领域,过程结算拓展到水利、公路等领域,工程变更细化到房建、市政、信息化、水利、公路等领域,为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三是重点推动“单一窗口”改革。“单一窗口”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部门工作方式的变革,将各类事项放到一个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提供多种、统一、便捷、及时的服务。市发改委率先向内挖潜,推动审批服务由“审批科转办、业务科室主办”向“审批科主办、业务科室协办”有序转变,确保实现一个科室闭环运行,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配套机制保障。

四、用好绩效评价“指挥棒”,高效益推进投资项目

绩效评价是改革工作的核心,填补了项目投产(用)后跟踪评价的空白,通过绩效评价指导前期论证,形成周期闭环。一是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共性+个性”“定性+定量”原则,聚焦供给能力利用率、产能利用率,在前期试点行业基础上,大胆探索制定各领域单个项目及行业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共制订单个项目及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7套,其中,水利、教育、城建等政府投资行业17套,“4+2”主导产业等社会投资行业10套。二是开展绩效试评价。印发单体项目、行业、综合绩效评价细则,对各领域2022年以来建成投产的项目及全行业开展绩效试评价,形成单个项目评价报告404份、行业评价报告44份,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探索综合绩效评价。围绕以“项目按时开工率、竣工率、决算率、概算执行率”为重点的效率评价,以“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值(营收)、亩均税收达标率”等为重点的效能评价,以“投资贡献率、民间投资比重”为重点的效益评价,选取市高新区、云梦县、安陆市作为试点,先行探索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市直专班及部门全程参与、共同探索,推动形成制度化解决方案。以面带全,推动各县(市、区)开展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立体化评估了全市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为项目策划、资金安排、效益提升、优化结构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