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笔者采取查阅资料、实地了解等方式,对我省部分县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开展专题调研,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关对策思考。

一、我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特点,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我省高度重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省级每年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行部署,选取一部分重点村进行扶持;各市州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工作调度,层层压实责任,推动集体经济“削薄清零”。一是县级统筹推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县级党委政府加强统筹,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资金、土地、税收、审批等政策支撑,组织开展“三资”清理,全方位支持保障,全链条压实责任。如,2020年,公安县集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专项清理行动,收回被侵占的集体土地4085亩,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乡镇牵头实施,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乡镇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指导各村制定“一村一策”,协调农业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联合。如,南漳县东巩镇党委探索“一产业一模式”,深耕食用菌、有机稻、吊瓜等产业,2023年全镇累计发展吊瓜3500亩,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40万元。三是村级主动作为,推动持续发展壮大。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如,松滋市纸厂河镇桂花树村实施虾稻连作项目,年产值665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多万元。

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强政策供给,积极创新实践,形成一批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一是资源发包型,主要通过对外发包未承包到户的机动地、“四荒地”、水面、林地等资源获取承包费收入。这种模式收益稳定,风险小,在农村比较普遍,重点在于做好“三资”清理。如,2018年以来,嘉鱼县认真开展村级“三资”清理,截至目前,全县“三资”面积由10万亩增加至17.8万亩,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480万元增加至1500万元。二是物业出租型,主要通过盘活村内闲置固定资产、投资兴建厂房等获取租金收入。这种模式一般适合于有区位优势的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如,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栗林村出租2栋办公楼和1栋酒店,每年租金收入200多万元。三是居间服务型,主要通过领办服务实体,提供劳务介绍、土地流转中介、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获取服务性收入。这种模式适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较为成功的地区。如,潜江市泽口街道汉南社区集体出资购置设备,组织人力为辖区化工企业提供物资转运服务,每年创收80万元。四是资产参股型,主要通过将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权或使用权,以及政府帮扶资金、集体积累资金等入股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获取分红收入。该模式普惠性强、收入弹性大,有利于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效益。如,江陵县建设“共享农庄”,采取“543”资金入股模式,即“村集体入股不低于50%,村民和市场主体入股不超过40%,以户为单位单笔入股不超过3%”,实现互利共赢。

二、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和风险

(一)存在的主要短板。一是集体资产总额和经营性收入规模相对偏小。2022年,我省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2472亿元,相比浙江省的8800亿元差距较大;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为67.2%,而浙江省已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融入现代产业链水平不高。受资金、人力、技术等制约,产品竞争力不足;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纵向延伸不足,附加值低;发展路径单一,收入渠道少。三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不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体量比较小,大部分用于维持基本运转,达不到给村民分红的标准。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村有矿产、水塘、机动地,有的村有房产、设备设施,有的村交通便利,但仍有部分村缺乏发展资源和优势。政策、项目、资金等向贫困村倾斜,一些非贫困村发展缓慢。五是人才支撑不足。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比较普遍,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既缺少有效的劳动力,也缺少相关技术人才。六是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对发展集体经济没有思路,存在等靠思想;有的认为吃力不讨好,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有的认为项目扶持资金使用限制较多,不敢大胆使用。

(二)存在的主要风险。一是市场风险。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总体薄弱,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收益不佳等问题,容易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以及次生风险。2022年,某村集体种植萝卜20余亩,亩产达7000多斤,但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滞销,造成损失达5万多元。二是管理风险。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引发议事决策不民主、管理不规范、侵害群众利益等风险。如,某村资产资源台账建立不规范,产权流转交易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导致集体资源低价发包、发包费欠缴的现象多次发生。三是廉政风险。由于财务审批制度执行不严格、会计核算不规范、工程项目不按要求招投标、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落实不到位等,引发集体资产被侵占或流失的风险。如,某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集体土地发包中,对承包人上交的租赁费坐收坐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四是自然风险。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足,在发生洪涝干旱、低温雨雪、瘟疫、虫灾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如,某村曾发展蜜柚产业,碰到罕见低温天气,导致果树在冬天被冻死。

三、对策思考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政策在省级,推动在市级,落实在县级,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级。为有效应对面临的问题和风险,要突出发挥好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作用。

(一)县级层面。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指导乡镇确定合适的特色产业,推动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从综合层面降低发展风险。二是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集体经济的产业融合度、产业链长度、要素整合度。引进合适的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补链、延链、强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到农村开展合作经营。三是统筹解决基层“三资清理”不彻底、问题合同化解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贷款融资难、农产品销路不畅、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专家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加大金融、税费、担保、人才支持力度,及时为基层排忧解难,帮助防范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四是制定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质化运转,配套完善管理制度。探索村企共建、成立“人民公司”、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指导开展适度规模自主经营。五是加强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工作考核,纳入“一把手”工程和综合评价考核清单,压实镇村工作责任。组织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开展针对性学习培训,拓展思维理念。推动落实“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奖励”的村干部报酬制度。探索职业经理人领衔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六是将相关工作纳入村级巡察范围,对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管理失范等共性问题,标本兼治抓整改提升,同时通过巡察监督减少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

(二)乡镇层面。一是做好上传下达,及时宣传、运用好上级政策,反映和解决缺资金、缺资源、缺人才等共性问题。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常态化监管,压实工作责任,降低管理风险。优化本地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对各种问题和风险心中有数、胸中有策。二是指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模式,分散经营风险。积极打造镇域特色,构筑错位竞争优势,探索强村带弱村和抱团发展模式。鼓励、指导各村盘活村内资源,投资兴建厂房和园区,获得租金收入;建立劳务公司、农业生产服务公司,增加服务性收入;引进并参股龙头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分红收入。三是注重选用具有经济头脑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对村“两委”干部培训,引进先进发展理念。加强工作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推动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质化运转,引入现代管理制度,降低管理风险。切实做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晰化、成员确认规范化,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五是建立规范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机制,指导各村处理好跨越与渐进的关系、短期和长远的关系,引进项目要结合实际,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避免盲目跟风或操之过急。六是严格落实乡镇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帮助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加强财务审计,降低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协调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自然风险。

(三)村级层面。一是充分认清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强化责任意识,克服小富即安、信心不足和等靠思想。二是加强学习取经,主动开阔思维眼界。准确掌握本地资产资源、区位优势,选准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三是做好“三资清理”后半篇文章,加强资金监管,避免廉政风险、债务风险。加强资产和资源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对资产出租、资源发包等重大事项坚持按制度程序办事,采取公开竞拍等模式,发挥最大效益,避免管理漏洞。四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尽可能将乡贤能人、本土大学生、农业专家等凝聚在村党组织周围,发挥各自特长助力产业发展,并注重从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条件成熟的可以选聘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集体经济,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五是做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强化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投资入股等方式,增强集体经济活力。落实集体经济与村干部报酬挂钩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加强各种风险研判,严格日常管理,强化底线思维。六是抓好水利、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抗洪、抗旱、防虫、防雨雪冰冻等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自然风险能力。酌情购买农业保险,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栏目编辑:刘 海